三羧酸循环系列检测主要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技术,结合高效液相色谱 - 质谱联用(HPLC-MS/MS)、气相色谱 - 质谱联用(GC-MS)等方法,对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中间代谢物(如柠檬酸、异柠檬酸、α- 酮戊二酸、琥珀酸、富马酸、苹果酸等)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。
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不同代谢物在色谱柱中的保留行为差异实现分离,再通过质谱检测器对分离后的代谢物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定量。通过比较样品中这些中间代谢物的含量变化,可反映三羧酸循环的代谢活性及相关生理病理状态。
仪器与试剂
(一)仪器
高效液相色谱 - 串联质谱仪(HPLC-MS/MS):配备合适的色谱柱(如 C18 柱,2.1mm×150mm,3.5μm)、自动进样器、柱温箱等。
气相色谱 - 质谱联用仪(GC-MS):配备毛细管色谱柱(如 DB-5MS,30m×0.25mm×0.25μm)、电子轰击离子源(EI)等。
高速冷冻离心机(转速≥15000r/min,温度可调控至 4℃)。
超声波提取仪。
氮吹仪。
超纯水制备系统(如 Milli-Q 系统)。
天平(精度为 0.0001g)。
移液器(10μL、100μL、1mL、5mL 等)。
离心管(1.5mL、10mL、50mL)。
容量瓶(1mL、10mL、50mL、100mL 等)。
微孔滤膜(0.22μm,有机相和水相)。
(二)试剂
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标准品:柠檬酸、异柠檬酸、α- 酮戊二酸、琥珀酸、富马酸、苹果酸等,纯度均≥98%。
甲醇:色谱纯。
乙腈:色谱纯。
甲酸:色谱纯。
乙酸铵:分析纯,用于配制流动相缓冲液。
正己烷:色谱纯。
叔丁基甲醚:色谱纯。
内标物:如氘代柠檬酸(citric acid-d4)、氘代琥珀酸(succinic acid-d6)等,纯度≥98%。
超纯水:由超纯水制备系统制备。
标准溶液的配制
单标储备液的配制:分别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各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标准品,用甲醇 - 水(体积比 50:50)混合溶液溶解并定容,配制成浓度为 1.0mg/mL 的单标储备液,置于 - 80℃冰箱中避光保存,有效期为 3 个月。
混合中间液的配制:分别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各单标储备液,用甲醇 - 水(体积比 50:50)混合溶液稀释定容,配制成浓度为 100μg/mL 的混合中间液,置于 - 20℃冰箱中避光保存,有效期为 1 个月。
系列工作标准溶液的配制:准确移取不同体积的混合中间液,加入适量内标物(使内标物浓度保持恒定),用甲醇 - 水(体积比 50:50)混合溶液稀释,配制成浓度为 0.1ng/mL、1ng/mL、10ng/mL、50ng/mL、100ng/mL、500ng/mL、1000ng/mL 的系列工作标准溶液,现配现用。
样品处理
(一)样品采集与保存
动物组织样品:采集所需动物组织(如肝脏、心肌等),迅速用预冷的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血液,滤纸吸干水分,切成小块,放入液氮中快速冷冻,然后转移至 - 80℃冰箱中保存。
细胞样品: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,用预冷的 PBS 缓冲液洗涤 2-3 次,离心(1000r/min,4℃,5min)弃上清,加入适量液氮冷冻,-80℃冰箱保存。
植物样品:采集植物组织(如叶片、果实等),洗净后用滤纸吸干水分,液氮冷冻后,-80℃冰箱保存。
(二)样品提取
称取约 50mg 冷冻样品置于 1.5mL 离心管中,加入 500μL 预冷的甲醇 - 水(体积比 80:20)提取液(含内标物),用组织研磨仪在低温下研磨至匀浆。
超声提取 30min(功率 300W,温度 4℃),然后在 15000r/min、4℃条件下离心 15min,取上清液置于另一离心管中。
向残渣中加入 300μL 上述提取液,重复超声提取和离心步骤,合并两次上清液。
(三)净化与浓缩
向合并的上清液中加入 200μL 正己烷,涡旋混合 1min,12000r/min、4℃离心 10min,弃去上层有机相,保留下层溶液。
将下层溶液转移至氮吹管中,用氮吹仪在 30℃下吹至近干,加入 200μL 甲醇 - 水(体积比 50:50)混合溶液复溶,涡旋混合 1min。
15000r/min、4℃离心 10min,取上清液通过 0.22μm 微孔滤膜(水相)过滤,滤液置于进样瓶中,待测。
检测条件
(一)HPLC-MS/MS 检测条件
色谱条件
色谱柱:C18 柱(2.1mm×150mm,3.5μm)。
柱温:30℃。
流动相:A 相为 0.1% 甲酸水溶液,B 相为乙腈。
梯度洗脱程序:0-3min,5% B;3-10min,5%-30% B;10-15min,30%-95% B;15-18min,95% B;18-18.1min,95%-5% B;18.1-22min,5% B。
流速:0.3mL/min。
进样量:5μL。
质谱条件
离子源:电喷雾离子源(ESI),正负离子模式切换。
离子源温度:350℃。
喷雾电压:正离子模式 4000V,负离子模式 3500V。
鞘气压力:35psi。
辅助气压力:10psi。
碰撞气压力:1.5mTorr。
检测模式:多反应监测(MRM),各代谢物的母离子、子离子、碰撞能量等参数根据标准品优化确定。
(二)GC-MS 检测条件(针对部分挥发性代谢物)
色谱条件
色谱柱:DB-5MS 毛细管柱(30m×0.25mm×0.25μm)。
进样口温度:250℃。
载气:氦气(纯度≥99.999%),流速 1.0mL/min。
进样方式:分流进样,分流比 5:1。
进样量:1μL。
柱温程序:初始温度 60℃,保持 2min;以 8℃/min 升温至 200℃,保持 3min;再以 15℃/min 升温至 280℃,保持 5min。
质谱条件
离子源:电子轰击离子源(EI),电子能量 70eV。
离子源温度:230℃。
接口温度:280℃。
质量扫描范围:m/z 50-500。
溶剂延迟:3min。
检测模式:选择离子监测(SIM),根据各代谢物标准品质谱图确定特征离子。
测定步骤
仪器预热:打开 HPLC-MS/MS 或 GC-MS 仪器,进行预热,确保仪器各项性能参数稳定。
标准曲线绘制:将系列工作标准溶液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注入仪器,每个浓度重复进样 3 次,记录各代谢物和内标物的峰面积。以各代谢物浓度与内标物浓度的比值为横坐标,各代谢物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为纵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。
样品测定: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注入仪器,按照上述检测条件进行测定,记录样品中各代谢物和内标物的峰面积。每个样品重复进样 3 次,取平均值。